生活中,年轻人们喜欢用交友软件交友,导致交友不慎被骗取财产的事情频频发生,近日,鸡冠区法院审结了一起利用交友软件诈骗的案件。
2017年8月下旬,被告人孟某某与被害人曲某通过手机APP软件“热拉”相识并确定了恋爱关系。在二人交往期间,孟某某利用曲某对自己的信任,谎称为曾经共事的领导叶某某提高业绩为由,获取了曲某身份证、支付宝账号及密码等信息。后孟某某于2017年9月10日至10月17日,以指导曲某帮助叶某某刷业绩为借口或直接使用曲某手机在“马上消费金融”、“中邮消金贷款”、“招联金融”等网络贷款平台进行贷款;使用曲某支付宝绑定的交通银行信用卡进行虚假交易、透支消费套取现金;使用曲某支付宝在“蚂蚁花呗”网络平台透支消费;使用曲某支付宝在“蚂蚁借呗”网络平台进行贷款等方式,非法占有曲某钱款共计人民币172 694.06元。2017年12月15日,孟某某在其母带领下到公安机关自动投案,但并未如实交代犯罪事实。
法院审理认为,从被告人孟某某在公安机关所作供述笔录看,其所述的事实经过与当庭辩解基本一致,且笔录中所记录的内容并未有违背其表达意思之情形,辩护人提出公安机关在侦查阶段对被告人孟某某的讯问过程严重违法只是个人推断,并未能提供相关线索,故对其提出的辩护意见不予采纳。被害人曲某的陈述能够与公安机关提取的其与孟某某的微信聊天全部记录、相关转账记录、交易明细等证据以及孟某某的供述相互印证,证实孟某某编造虚假事实骗取曲某的信任,以利用网络平台贷款以及虚拟消费之手段非法占有曲某钱财的事实。综上,被告人孟某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编造虚假事实诈骗他人财物数额巨大的行为,已构成诈骗罪。被告人孟某某此次犯罪系在缓刑考验期间内犯新罪,应当撤销缓刑数罪并罚。判决撤销被告人孟某某缓刑。被告人孟某某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七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三十四万元,与前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七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三十四万元。并退赔被害人曲某经济损失。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诸如“微信”等手机APP越来越受到青年人的喜爱,这些带着动物功能的手机社交软件,为与陌生人之间的搭讪、聊天、交友提供了方便,却也存在不少的隐患,导致利用手机APP实施网络犯罪不断上升。面对这种新型网络犯罪,在使用软件交友时,要加强自我防范意识,不要轻易泄露个人信息,特别是银行卡密码,当心“微信”变成“危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