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法院要闻

法宣人的“抗疫”战记

  发布时间:2020-03-08 15:38:15





    就在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驰援武汉、志愿者深入一线、党员干部下沉社区时,有这样一群人,她们身未在一线,但心在一线。她们的日常是策划专题、收集素材、整理文稿、编辑推送、汇总报告;她们的作息是24小时接收指令;她们的目标是与抗疫支援队并肩作“战”……

今天是她们连续更新的第38天,每一天都有感动、每一天都是“心”意、每一天都在“战疫”。她们就是鸡冠区法院宣传小组。

    李晓琳:守望相助,联手抗疫,大后方的总舵手

    根据疫情防控工作需要,李晓琳接收到组建法院抗疫支援队的工作指令。从编发动员信息,到接收报名信息,到确定支援名单,再到沟通分组要求、确定分组名单,她将儿子交给了“电视机”,工作至凌晨。

    为了将干警抗疫支援的事迹一一宣传出去,她通过每日的工作数据、单独的微信采访、报送的部门素材、干警的朋友圈,发现每一个值得宣传的瞬间。每天向上级法院报告干警身体状况、报告工作部署情况、报告宣传工作情况、报告当日工作亮点及各项工作数据,118篇各类报告,中间穿插着各种协调、汇总、部署、报送工作,她游刃有余、安排妥当。

    卡点、社区,她都会随时关注、重点掌握,让每一个疫情防控的片段都成为值得纪念的瞬间;审判、执行,她都会深入了解、精准下笔,让每一次司法行为都成为被点亮的法治名片;情人节、女神节,她都会提前策划、早做准备,让每一个特别的时间节点都过得意义非凡。

    每一个法宣人都是值得敬佩的幕后英雄!

    宋静:平凡岗位,尽职尽责,屏幕前的同行者

    为了第一时间将鸡冠区法院抗疫支援队集结的消息发布出去,宋静哄睡了两岁半的儿子,在电脑前等待指令。从收到文稿到发布预览,用时10分钟。经过反复的校对和修改后,23时53分,一篇《全民战役,法院有责》的消息,在朋友圈流传开来。

    “保存好每一张照片,这都是我们珍贵的回忆。”宋静每天的工作是从在院群、支援群内“搜寻”来自一线

    干警的照片开始的,将它们分门别类一一保存下来,用时便信手拈来。还要在近10个工作群内随时接收消息。数据收集类的,第一时间统计上报;工作通知类的,第一时间向上传达;文字编辑类的,第一时间整理报审。

    由于涉疫情刑事案件远程视频开庭,需要摄像支持。原本的摄像同事因交通管制被隔离在外区,无法到院。正值疫情形势严峻时期,宋静没有犹豫立即支援。拍摄后逐级挑选上报,时间刚刚好。

38天来,她共编发微信67条、网站信息65条,收集照片402张、报送各类数据39次。她总是默默的做着自己的工作,不疾不徐,不慌不乱。

    黄一鹤:以笔为刃,并肩而行,指尖上的同路人

家住恒山区的黄一鹤,被这次疫情“吓”的不轻。由于同小区发现了确诊病例,从小区封闭到单元门封闭,心理的恐慌可能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懂得。顾不上恐慌的她,一心只想为抗疫尽一份力量。由于隔离在外,办公条件有限,她以手机为武器,撰写稿件、制作视频、录制录音、更新微博、报送优秀宣传素材,一样都不曾落下。

    90后的她,构思新颖、创意不断,总是在我们苦于没有素材的时候,找到宣传点。作为团委的骨干,她积极配合中院团委制作宣传片;号召本院团委成员,创作《武汉加油》主题宣传画、宣传口号,携手连“心”,共同战“疫”。

    在她的笔触下,值守中的生日多了一分难忘、雪中舞蹈的志愿者多了一分感动、星夜值守的干警多了一分坚毅。她把看到的、想到的,通过文字、声音表达出来,发出属于“90后”的战疫精气神。

疫情期间,她撰写文章16篇、制作视频4条、录制音频2条、发布微博109篇,文章被市中院、省法院、区委宣传部等转发10余次。她说:“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我希望用最优秀的表现,接受党组织的考验。”

    “疫情”之下,宣传战线的每一个人努力用笔触来反映法院人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工作状态,展现鸡冠法院人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精神风貌,描摹鸡冠法院人匡扶正义、服务群众的深沉情怀,刻画鸡冠法院人人抗击疫情的“硬核”与“温度”,让抗疫者在前进路上更加坚定,让更多人内心深处激荡起使命感与热情,让全社会看到法院人的职责与担当。

责任编辑:宋静    

文章出处:政治部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