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如水匆匆逝,又到年终岁末时。每年年末都是法院最忙碌的时候,上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使法官们都忙着冲锋一线坚守防疫卡点,手中案件大量积压,疑难复杂案件涌现。在恢复正常工作秩序后,如何破解审理期限闪烁的黄灯?如何面对当事人期许的眼神?如何为营商环境保驾护航?答案只有一个:加班。
与时间赛跑,争分夺秒提高审判质效,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使得杨振宇法官日历上不再有节假日的符号,工作、卷宗、案件已填满了他的生活,加班早已成为他的一种习惯。
“与时间赛跑”的一天是从早上7点开始的。杨振宇坐在办公桌前,一本本尚未审结的卷宗,一份份音视频资料证据,密密麻麻的银行转账流水单和买卖合同就是他今天的“伙伴”。作为繁案团队的员额法官,审理的案件均属于疑难复杂案件,白天他的时间都被开庭占满了,所以为了能更好地研究案件,只能每天早一点到单位,晚一点离开,才能更好的为开庭做好准备。
上午9时,杨振宇法官身着法袍坐在审判台上,面前放着一本厚厚的卷宗、一支笔和一张白纸,这是他开庭时的标准配置。可以根据庭审情况更好的理清思路并随时记下重点问题。法槌敲响,一起申请执行人执行异议之诉案件的庭审开始了,案件中的争议焦点问题随着法官充分的准备、清晰的思路、案件有序的审理,原本疑难复杂的案情已逐渐清晰明了。庭审结束已经快12点了,杨法官快步行走在回办公室的路上,他还在思考着刚刚开庭的案件。书记员跟上来:“杨哥,下午开庭的是发回重审的那个案件。”“恩,好的,咱们先吃饭”杨法官说。
13时30分,杨法官身着法袍再一次出现在审判台上。鸡冠区法院的第二法庭再次响起了法槌有力的敲击声。这是一起发回重审的侵权责任纠纷案件,原、被告的纠纷历经一审、二审、再审、提审,诉讼时间长达三年之久,矛盾一直没有得到实质性解决。一件案件纠缠了几年,进入到重审程序,双方的矛盾非常尖锐,并且都带有负面情绪。为了妥善解决争议,化解双方当事人的矛盾,能够在庭审中查清事实,杨法官在庭前详细了解了双方当事人之间的争议事项,积极与双方沟通,尽量让双方卸下心里的不良情绪。庭审中,杨法官运用其多年的庭审经验,通过层层递进的提问技巧,还原了案件的本来面目。这起看似不可能化解的案件,双方当事人最终达成了一致的调解意见。案件的当事人主动和杨法官握手表示感谢“折腾了几年的纠纷今天终于得以化解,我又能投入到正常生活了”。为了得到当事人的这句认可,杨振宇已经加班加点赶了两周。
16时30分,杨振宇回到办公室开始撰写裁判文书,这是他多年的习惯。白天要开庭、调查、接待当事人,只有临近下班了,才能坐在电脑桌前安静的“码字”。每个夜幕降临之后,鸡冠区法院大楼总有几盏灯是亮着的,其中一定有杨振宇的办公室。他说:“伴着月光我才有创作的灵感。”
20时许,昏黄的路灯下,瑟瑟的寒风中,寥寥无几的行人。杨振宇拖着疲倦的身体,踏上了回家之路。平日里急匆匆的脚步在这时候终于放缓了一些,作为一个经常“与时间赛跑”的人,这是一天中唯一属于自己的“放松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