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鸡西日报》第3版以《鸡冠区人民法院:谱写司法为民新篇》为题,从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爱民实践活动、“公众开放日”让普法零距离、坚持问题导向 让百姓“打官司不求人”、齐抓共管 深入推进“一站式”建设工作、学史明理 扎实开展党的建设工作五方面,专题深度报道了鸡冠区法院各项工作。报道中运用了详实的数据、生动的案例、精炼的语句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展现了鸡冠区法院的工作成果。
鸡冠区人民法院——谱写司法为民时代新篇
今年以来,鸡冠区人民法院履行“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的责任与担当,全院在队伍建设、审判管理、司法为民、智慧法院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不断取得新成就。
全院以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为抓手,找准工作重点,坚持以能力提升为目标,增强党组核心引领作用。坚持以司法审判为主线,全力保障社会发展稳定。坚持以人民至上为情怀,不断满足群众司法需求。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确保司法审判公正高效。坚持以教育整顿为契机,努力打造过硬法院队伍。
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爱民实践活动
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开展以来,鸡冠区人民法院将“我为群众办实事”爱民实践活动作为重要载体,引领干警增强群众观念,倾听对接群众诉求,创新工作举措,深化便民利民措施,使人民群众充分感受到司法服务带来的便利,推动队伍作风建设走深走实。
来到鸡冠区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大厅,有专人为当事人填写诉讼材料,自助服务区的电脑、复印机自助查询一体机可供使用,就连印泥老花镜都一一具备,很是方便……。微信告知,更是实现让群众“最多跑一次”。
鸡冠区法院在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始终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引进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律师进驻诉讼服务中心,建立起法律援助鸡冠区法院工作站,定期有律师答疑解惑、提供法律援助。聘请退休高级法官和人民陪审员坐班,调解案件,有效定分止争。找准处理与服务大局的结合点,依法审理企业债务、金融借贷、合同纠纷等领域案件化解民事纠纷,有效维护了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加大执行力度,对被执行人集中执行,督促其主动履行还款义务,积极化解民事纠纷。
“我为群众办实事”就是要时刻把人民群众的诉求记在心上。鸡冠区法院切实树牢服务理念,履行爱民实践,依托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等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常态化开展“万名干警走访万家企业”大走访活动,由团委组织青年法官宣讲团成员,深入企业一线,了解企业最关心的问题,为企业职工提供法律咨询和普法宣传等服务,增强了基层群众法律意识,拉近了法院与百姓之间的距离,营造出良好的社会法治氛围,获得群众的广泛赞誉。今年以来,共走访企业60余家,解决问题50余个。鸡冠区法院及时了解人民群众对法院的新期待和新诉求,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坚持办实事与审判工作“两手抓、两促进”,将爱民实践贯穿于各项审判工作中,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用实际行动传递志愿服务精神。爱民实践活动中,共组织“文明有你我,创城法院行”“、”爱在春风里、情暖敬老院”,向社区老年人发放《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志愿服务活动25次,参加志愿活动干警360余人次,获得社会好评。
“公众开放日”让普法零距离
近年来,鸡冠区法院把持续推进“公众开放日”制度化建设,作为深化司法公开、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的重要内容,常态化举办“公众开放日”119次,共有15000余人来院参观交流。让人民群众走进法院,零距离接触法院、了解法院,让法院走进人民群众心中,这一新机制获得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的生动实践,鸡冠区法院邀请社会各界走进法院,开放法院文化大厅、审判法庭、诉讼服务中心、执行指挥中心、党员活动中心等50余个参观点。采用现场介绍、座谈交流和庭审观摩相结合的方式,全面介绍审判工作、政务管理以及法院取得成绩和干警先进事迹。让“公众开放日”成为传播法律知识的课堂、展示法院形象的窗口、增进理解沟通的桥梁。不断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机关干部、社区居民、院校师生、行业专家、武警官兵等社会各界代表被邀请走进法院参观交流。还有来自河北、广东、安徽、江苏、浙江等省市的法院同仁,呈现全社会广泛参与、良性互动的场面,满足了社会各界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公众开放日”采取观看展板、信息化演示、人工智能导诉体验、专题片播放、模拟法庭、法官答疑、庭审现场观摩、执行现场见证、观看远程视频开庭等多种形式,从立案、庭审、执行、听证、文书、审务等多个环节,“全流程”推进司法公开。
坚持问题导向 让百姓“打官司不求人”
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开展以来,鸡冠区法院坚持问题导向,抓住立案、审判、执行、信访等司法审判执行关键环节,聚焦立案等窗口部门,盯紧审判权、执行权运行的各个节点,认真研究、深入剖析导致老百姓感觉到“打官司难”、“打官司求人”的问题及成因,认真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问题,努力做到让老百姓“打官司不求人”。
鸡冠区法院始终把学习教育摆在突出位置,不断加强对于打官司不求人精神实质的学习,确保法院队伍全员受教育、全面受教育、深刻受教育。聚焦如何让老百姓打官司“不用求人”“不去求人”和不相信“求人能打得赢官司”三个维度,深入开展“打官司不求人”宣传活动,充分利用线上线下联动宣传方式强化正面引导,营造“打官司不求人”的浓厚宣传和舆论氛围。今年以来,共开展10次“公众开放日”活动,56次“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实践活动,2次教育整顿征求意见座谈会,把坚持开门整顿落到实处,更好地倾听人民群众呼声和诉求、了解人民群众对司法行政工作的意见建议,切实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践行“打官司不求人”的动力。
深入查摆总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多种措施解决,通过整治顽瘴痼疾,突出管理人、财、物的重点领域,突出审判、执行、评估、鉴定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突出立案、信访和人民法庭等窗口部门,落实“一岗双责”“一案双查”,畅通投诉举报平台,严格监督执纪问责,对违法违纪问题坚决查处,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司法环境。
发挥典型引领作用,形成打官司不求人良好风气。早期制定了鸡冠区法院“让老百姓打官司不求人”便民措施,形成了制度汇编。实行庭长、主管院领导、审管办三级督办,严防人为拖延和超审限办案,防止边清边积问题发生。强化重点案件评查,健全法官考评体系,及时更新案件查询系统数据,当事人可登陆审判流程信息网一键了解,不必求人。
齐抓共管 深入推进“一站式”建设工作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的决策部署,鸡冠区法院结合工作实际,全面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建设。
鸡冠区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实行“一站通办”诉讼服务,加强职能与人员整合,所有案件立案工作统一归口管理,诉讼服务场所实现音视频监控全覆盖,设立诉讼咨询辅导区提供人工及智能诉讼辅导服务。
为保证各项任务开展和各类平台应用的顺利进行,鸡冠区法院立案庭增设信息化团队及调解团队,配置了专门的技术队伍负责相关工作。截止到2021年5月21日,鸡冠区法院诉讼服务信息平台质效指标得分为92.8分,位列全市第1名,全省第5名。
通过鸡冠区法院党组与区政法委、司法局进行沟通,从“党委重视、各界参与、多方联动、齐抓共管”的多元化解纠纷工作局面全面铺开,为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将调解平台建设与诉讼服务中心建设结合起来,聘请人民陪审员、退休法官对双方当事人同意调解或者案情简单、争议不大的案件优先调解,引导当事人选择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解决矛盾,使民事案件从源头化解纠纷,提高案件处理效率的同时确保群众行使更广泛的程序选择权,有效定纷止争。2021年共安排调解案件870件,成功213件。
学史明理 扎实开展党的建设工作
鸡冠区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学习党史与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相贯通,坚持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面向鸡冠区法院全体党员及群众干警,组织开展“七个一”系列活动,引导广大干警创新学习形式,丰富学习教育内容,扩大学习教育覆盖面,提高学习教育质量,推动法院党史学习教育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
鸡冠区法院结合建党百年契机发展新党员20名,为党组织充实新生力量,输送新鲜血液,保持了法院系统党员干警队伍旺盛的战斗力。“七一”前夕,由党总支组织全院正式党员及预备党员举行宣读入党誓词活动。提高新党员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提高政治站位。重温入党誓词。通过开展读书班的方式教育引导全体干警铭记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守好红色根脉,奋力争先创优;开展书记讲党课活动,真正的做到以史为镜、以史明志。开展参观“梨树博物馆活动,回顾党的历史,缅怀革命先烈,从党的历程中获得宝贵经验,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组织主题观影活动,引导党员干部深刻领会影片所蕴含的精神实质、爱国情怀和时代意义;召开退休老党员座谈会,了解退休党员在生活上是否存在困难,增强法院凝聚力及老党员的归属感;开展党员领导干部走基层活动,搞清楚群众当前急需解决的难题,明确具体措施和实施方案,尽早取得实质性进展。
鸡冠区法院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衡量党史学习教育和队伍教育整顿的重要指标,作为“假如我是当事人”活动的深度延伸,突破常规,改变工作方式,密切情感联系,深受群众好评。该院将持续深入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用实际行动传承和发扬党的红色精神和优良传统,以更加优良的司法作风解决群众困难,为人民群众多办事、办实事、办好事,不断推进法院工作高质量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