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促进矛盾纠纷
在源头得到及时化解?
怎样发挥人民法院
在诉源治理中的职能作用?
怎样不断增强人民群众
司法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身处办案一线的法官
有经历,有体会,更有责任
今天起,我们邀请
每天奋战在审判执行一线的办案法官
拿起手中的笔
为我们讲述Ta身边的
诉源治理故事
民事纠纷大多是“家长里短”的小事,可看似简单的“小事”,却和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最近,社区网格员小高通过微信向我咨询了一些问题。据小高描述,前段时间她家漏水导致楼下住户的厨房被淹,并因此赔偿了2000元,可前几日竟再次跑水,楼下业主为此打算提起诉讼。
化解邻里之间的“小纠纷”,有助于促进整个社会的“大和谐”。我想,如果能通过调解的方式化解纠纷,对双方均有益处。不仅可以节省双方处理矛盾的时间成本,还可以降低经济支出,更重要的是可以弥合邻里之间的关系。
于是,我告知小高无论是否真正漏水,首先提起诉讼要拿出证据。我耐心劝导小高,要先弄清楚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漏水,找到漏水点并及时修理处置,才能及时止损、防止漏水情况再次发生。并从换位思考、互谅互让、利弊得失多个角度帮她分析,建议她与邻居理性沟通,一同将问题解决。
最后双方握手言和,纠纷获得了妥善解决。“谢谢你,帮我解决了问题!”听到这个消息,我内心十分开心。
法官作为裁判者,不仅仅是客观地判定事实、准确地适用法律,还要走进当事人的内心,于细微处让群众感受到良法善治的司法温度,在共情共鸣中解“法结”更解“心结”。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用心用情、尽职尽责做好诉源治理工作,在矛盾纠纷调解、普法工作等方面加大力度,努力把群众的每一件“小事”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