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鸡西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代院长王刚主抓案件质效的总体要求,4月15日下午,鸡冠区人民法院组织召开2024年第一季度审判数据分析研判会议,全面分析了我院当前司法审判数据,深入查找了制约质效指标发展的问题症结,细研对策措施,谋划下步工作,切实推动审判执行工作破“堵点”、解“难点”、除“痛点”,以实现司法公正与效率的双提升。党组书记、院长闫广丹出席会议并讲话,党组成员、全体中层干部参加会议。
会上,审管办围绕司法审判数据分析情况进行汇报,审执业务部门负责人作指标分析发言,分管院领导对相应条线工作进行简要点评。
闫广丹分析指出,目前审执任务还十分艰巨,在审判工作中存在短板弱项,要坚持“问题导向”,实事求是、正视问题、重点关注、深刻反思。一是弱项指标距合理区间差距较大。总体说是对指标的重视程度不够;法官、助理、书记员业务素质不过硬,审判管理也缺乏科学体系。二是指标体系运用存在“上热中温下冷”现象。部门负责人、审执团队数据意识、指标意识薄弱,指标体系“指挥棒”“体检表”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闫广丹围绕如何提升审判质效这项重点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一、坚持以监督管理为突破点,进一步提高审判质量
要重点做到“三个提升”,全面提升审判监督管理水平。
一是提升会商分析研判能力。审管办要及时提取司法审判数据,全面分析审判执行态势,准确地把数据反映的问题点出来;各业务部门要针对数据升降、指标劣势等问题,深入查摆,提出对策;要形成整改台账,各部门明确目标及时限、提出整改措施、落实责任人、责任领导、包保领导。二是提升案件质量监督水平。审管办要组织开展专项指标培训,指导各业务部门对指标体系吃深吃透;主管院长、部门负责人要发挥好“关键少数”的表率作用,将“阅核”制与专业法官会议机制、法官联席会机制、审委会机制相结合,每周召开专业法官会议,集体研讨拟下判案件,下判前由院庭长阅核把关,杜绝扫一眼就签字的“走流程式”阅核。三是提升类案检索运用效果。对于办理同类型案件的法官,要求在作出判决前,相互之间必须进行沟通,提出统一的裁判意见,并报主管院长审查,如达不成一致意见,提交专业法官会议讨论,直至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法官要熟悉权威性案例数据库,比如最高院的人民法院司法案例库、法答网等数据库。今年,我院也要启动建设发改案件案例库相关工作,全面提升案件质量。
二、坚持以流程管理为着力点,进一步提高审判效率
要不断完善“三项机制”,尽最大努力缩短办案周期。
一是完善调控分案机制。在立案阶段要把好源头“入口关”,建立从立案接待到立案审查、立案审批层层负责的立案把关机制。二是完善结案管理机制。各项质效指标的提升均以结案数为前提,要求未结案件通过会战的方式在2个月内结清。这项工作由主管院长直接抓、重点推,审管办拉单梳理、实时跟进,部门负责人督促指导,办案法官落实主体责任,通过全流程管理,有效提升结案数,辐射带动其他指标提升。三是完善繁简分流机制。这两年,不断优化审判资源配置,整合内部资源,配强速裁团队,推动简案快审、繁案精审。现在又扩充了速裁团队力量,接下来,要严格案件繁简分流,从立案、送达、庭审、结案等方面精简一切繁杂程序,推动简易案件快调、快立、快审、快结。
三、坚持以指标管理为立足点,进一步推动提质增效
要做到“五个强化”,切实提升弱项指标。
一是强化案件实质化解。要紧盯诉前、诉中、判后三个阶段,加大诉前、诉中调解力度,做好释法答疑和上诉案件化解工作,坚决防止“走过场”式和“引导上诉”式答疑。二是强化发改案件复盘。针对2023年全市法院发改案件,在专业法官会议上剖析存在问题和发改原因,要求逐人发言、逐案讲评、逐一甄别,全方位审视、多维度评查,说出同意、不同意的理由,避免流于形式,走过场、和稀泥,做到真研究、细研究。三是强化主动请示沟通。要积极寻求上级法院业务指导和工作支持,针对拿不准的案件,判决前先向中级人民法院汇报,听取指导意见,统一裁判标准,为正确判决奠定基础。四是强化保全工作力度。要着重加强民事涉财产案件保全。由立案部门制作诉前财产保全告知单,审管办对法官案件保全率进行周排名,排名靠后的庭长需作表态发言。五是强化个人绩效考核。要把法官个人考核指标作为绩效分配、干部选拔任用、职级晋升、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