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鸡冠区法院深入贯彻“八思八问”工作要求,以审判理念现代化为引领,聚焦基层法庭速裁团队建设,通过优化调解机制、强化数字赋能、深化府院联动,推动审判质效显著提升,实现了矛盾纠纷源头化解与司法资源集约化利用的“双赢”目标。
一、机制创新:打造“调裁一体化”解纷新路径
1. 构建“三步递进式”调解体系
以“人民调解先行、法官指导兜底、司法确认保障”为框架,推行“调解员首调—法官助理跟进—法官终调”的递进模式。例如,西郊法庭通过“‘龙法和’云法庭+调解员”机制,指导基层调解组织化解纠纷75件 。
2. 创新“示范判例+类案指导”工具
法官将常见纠纷的裁判规则和调解话术转化为纸质材料工具包,供调解员学习。西郊法庭速裁团队运用该工具包,成功化解多起纠纷,先行调解周期压缩至7天 。
3. 强化“团队+专业”协作机制
组建“1+1+N”速裁团队(1名法官、1名法官助理、N名调解员),按纠纷类型划分家事、民间借贷、物业等专业化小组。调解员依托团队协作,精准匹配纠纷类型,2025年调撤率占比结案数为67% 。
二、理念更新:以现代化思维重塑审判格局
1. 践行“八思八问”中的司法为民观
围绕“如何让群众少跑腿”的命题,推行“调解+巡回审判”双轨模式。西郊法庭通过线上调解平台,跨地域化解民间借贷纠纷10起,节约诉讼成本 ,打通司法服务“最后一公里”。
2. 落实“审判理念现代化”的数字化实践
充分运用“电子送达平台”、“龙法和”云法庭,实现案件分流、文书校对、风险实时预警。西郊法庭运用该系统,效率提升2倍。
3. 深化“协同共治”的基层治理观
将法庭工作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立“四所一庭”联动机制(司法所、派出所、律所、基层调解所+法庭)。推动辖区案件量连续下降,实现“审理一案、治理一片”的效果。
三、成效凸显:以“三重奏”谱写司法为民新篇章
1.普法宣传“润民心”,法治甘霖遍山乡
西郊法庭持续主动延伸司法职能,秉持“聚人气、接地气、扬正气”的普法理念,多次组织干警下乡开展普法宣传活动,不断探索普法服务新模式,丰富活动内涵,用群众听得懂、看得见的方式传递司法温度。
2.护企安商“解企忧”,定制服务纾困局
聚焦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重点任务,西郊法庭审慎审理农村宅基地使用抵押、承包土地有序流转的等矛盾纠纷,通过裁判全面引导辖区企业规范用工、劳动者依法维权。同时,西郊法庭持续护航企业发展,走访辖区内民营企业、乡村企业,及时向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政策指引、风险规避等方面的专业服务,推动乡村企业规模化、法治化发展。
3.驻村调解“化纷争”,枫桥经验焕新彩
在乡党委的帮助下,西郊法庭实现一村一法官全覆盖,建起基层解纷的快车道。同时不忘延伸司法服务,对行动不便、老幼病残等特殊情况的当事人开展入户法庭、巡回法庭等审判模式,深入人民群众中化解矛盾纠纷。
四、经验启示与未来展望
实践表明,审判理念现代化需以“三个融合”为支撑:一是传统调解手段与数字工具的融合,二是司法专业性与基层自治力量的融合,三是个案办理与系统治理的融合。下一步,西郊法庭将立足司法职能,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持续释放“小法庭”的“大治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