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鸡冠区法院民二庭成功调解一起房屋租赁合同纠纷及关联维修费纠纷案件,承办法官秉持“如我在诉”理念,运用专业调解技巧,促成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并当庭履行,实现“一案解双纷”的良好效果。
案情回顾:
两案交织陷僵局。2021年,李某将商铺出租给庄某经营,后因庄某经营困难拖欠租金85000元。李某诉至法院追讨租金期间,庄某另案起诉要求李某承担房屋维修费6万余元。两案相互关联,若分别审理,不仅增加当事人诉累,还可能引发新的执行难题。
调解过程:
法官巧用“四步调解法”承办法官在审理中发现两案具有调解基础,创新采用“四步调解法”:第一步:找准症结。通过阅卷和庭前谈话,法官敏锐发现纠纷症结在于庄某因经营困难无力支付租金,双方对维修费承担存在认知差异,长期纠纷导致互信基础崩塌。第二步:分类疏导。采取“背对背”沟通方式:向庄某释明《民法典》相关规定,分析违约法律后果,引导李某理解承租人经营困境,缓和对立情绪。第三步:利益衡平。创新提出“债务互抵+分期履行”方案:将6万元维修费与8.5万元欠租相抵,结合庄某履行能力,确定一次性支付6万元的和解方案。第四步:一揽子化解。组织双方当庭履行:庄某当庭支付6万元,李某撤回租金诉讼,某撤回维修费诉讼。
案情亮点:彰显司法为民情怀
一是创新“关联案件合并调解”机制。突破传统审理模式,将两案并案调解,避免“程序空转”,实现“一调双结”。二是践行“如我在诉”司法理念。法官设身处地为当事人着想,考虑到庄某经营困难,灵活调整履行期限,为减少当事人奔波,采用“当场调解+当场履行”模式。制作通俗易懂的调解书,确保双方理解权利义务。三是实现“三个效果”统一。法律效果:严格依法调解,维护契约精神;社会效果:化解潜在信访隐患,修复社会关系。经济效果:为小微企业纾困,助力营商环境优化。
本案充分展现鸡冠区法院法官专业素养与调解艺术的完美结合,“一次性解决纠纷”理念的有效落实,司法审判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探索。案件调解成功后,双方当事人均对法院工作表示满意。李某称赞:“法官调解有温度,化解纠纷显担当”;庄某也表示:“感谢法院给我喘息机会,今后一定诚信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