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工作动态

【开学第一课】与法同行 共筑未来——鸡西小学法治课堂温暖开课

  发布时间:2025-09-12 09:04:11




    为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筑牢校园法治基石,近日,一场主题为“与法同行,共筑未来”的法治教育课堂在校园内顺利开展。为确保本次法治教育取得良好效果,法治副校长裴昭华法官聚焦小学生群体的成长特点与法律需求,围绕未成年人保护、预防违法犯罪、杜绝不良行为与校园暴力、榜样引导等关键内容,精心制作课件。助理张雪宁通过案例解析、情景模拟、互动问答等丰富多样的形式进行授课,让法律知识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里,收获了师生与家长的一致好评。

    不良行为剖析,以法为尺敲响成长警钟

    课堂伊始,主讲干警并未直接说教,而是借助精心制作的 PPT和趣味动画短片,将枯燥的法律条文转化为孩子们易懂的生活场景。她结合近年来审理的未成年人因不良行为引发的真实案例,逐一讲解吸烟、饮酒、旷课、逃学、沉迷网络等常见问题,并紧扣《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关于 “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 的界定标准,深入浅出地分析:“同学们知道吗?多次旷课逃学不仅违反校规,更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明确列举的不良行为。如果不及时改正,发展为沉迷网络赌博、携带管制刀具等严重不良行为,就可能触碰法律红线。”通过法条与案例的结合,细致剖析了不良行为对个人学业、身心健康的危害,以及从“小错” 演变为 “大罪” 的渐进过程,让孩子们真切理解“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的法律意义,引导他们以法律为标尺约束自身行为,主动养成良好习惯。

    聚焦校园暴力,以法为盾守护校园净土

    针对社会高度关注的校园暴力问题,创新采用 “情景模拟 + 法律解读” 的模式。先邀请几名同学上台,还原了校园中可能出现的言语侮辱、肢体冲突、孤立同学等欺凌场景,随后立即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 “学校保护”“网络保护” 的相关条款,向孩子们讲清校园暴力的法律后果:“无论是动手打人的施暴者,还是起哄围观的旁观者,只要参与校园欺凌,都要承担相应责任,情节严重的还会受到法律惩处。” 在互动讨论环节,耐心解答同学们的疑问,明确告知遇到校园暴力时的 “法律应对指南”—— 及时向老师、家长报告,保留相关证据,必要时可寻求公安机关帮助,既不做沉默的受害者,也坚决不成为施暴者。她强调:“法律是我们的坚强后盾,遇到欺凌一定要勇敢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网络保护讲解,以法为纲筑牢网络防线

    考虑到未成年人触网年龄越来越小的现状,法院干警以 “未成年人充游戏币、打赏主播”“网络个人信息泄露” 等热门事件为切入点,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系统讲解网络保护知识。她通过具体案例告诉孩子们:“根据法律规定,未成年人未经家长同意的大额游戏充值、主播打赏,家长有权要求平台返还;同时,不能在网上随意泄露姓名、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等个人信息,避免被网络诈骗分子利用。” 此外,主讲干警还结合《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关于 “合理使用网络” 的要求,提醒同学们要控制上网时间,拒绝浏览不良信息,引导他们树立 “依法上网、文明上网、安全上网” 的正确观念,用法律为网络生活筑起坚固防线。

    榜样力量引领,以法为基树立正确导向

    在 “榜样在我心” 互动环节,法院干警首先分享了身边的法治榜样故事 —— 一位扎根社区的老法官,几十年如一日为群众调解纠纷、普及法律知识,用实际行动守护社区和谐。随后,她播放了袁隆平、黄文秀等榜样人物的事迹片段,邀请同学们抢答榜样的贡献。“是袁隆平爷爷,他让很多人能吃饱饭!”“黄文秀姐姐帮助村里的人脱贫了!” 孩子们踊跃发言,气氛十分热烈。法院干警趁机引导:“这些榜样不仅为社会作出了贡献,更始终坚守法律与道德的底线。希望同学们以他们为榜样,既要努力学习本领,更要牢记法律要求,做一个守法、正直、有担当的好少年。”

    此次鸡冠区人民法院送法进校活动,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法治教育盛宴,增强了同学们的法治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在校园中营造了良好的法治氛围。未来,鸡冠区人民法院也将继续推进送法进校园活动,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持续贡献力量。

文章出处:民一庭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