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工作动态

司法薪火“传帮带” 调解现场育新人——定格老法官带教温情瞬间

  发布时间:2025-10-30 09:28:47






    近日,鸡冠区人民法院西郊法庭的调解室内暖意融融,庭长赵红杰正轻声指导法官助理程欣梳理邻里排水纠纷的调解要点。从现场勘查的细节捕捉到当事人情绪的精准把控,这场贯穿案件全程的 “实战教学”,生动诠释了基层法庭 “传帮带” 的精神传承。

    “小程,你看这起刘某与王某的财产损害赔偿纠纷,表面是水管走向争议,核心是邻里情分的破裂。” 受理案件之初,赵红杰便带着程欣前往纠纷现场,楼上、楼下、走廊、卧室逐一核对房屋排水布局、记录水管走向,并不时抛出问题引导思考:“如果只看书面材料,能发现墙角的隐性渗水痕迹吗?这可是调解的关键依据。” 这种 “手把手” 的现场教学,让程欣对 “纸上法律” 与 “田间地头的正义” 有了直观认知。

    调解准备阶段,赵红杰将自己整理的 “调解三步法” 笔记交给程欣:第一步梳理法律关系,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相邻权的核心规定;第二步挖掘情感症结,通过社区走访了解双方是否曾因琐事积怨;第三步设计解纷方案,预留协商空间。“调解不是和稀泥,要像剥洋葱一样层层递进。” 她边示范边讲解,大到沟通策略设计,小到问话语气调整,都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

    正式调解时,赵红杰特意让程欣先尝试沟通。当双方因情绪激动争执不休时,赵红杰适时介入,以 “唠家常” 的方式拉近距离:“都是住了十几年的老邻居,抬头不见低头见,哪能因为排水伤了和气?” 她巧妙引入 “六尺巷” 的典故,结合现场勘查结果释法明理,同时示意程欣记录双方的让步点。待气氛缓和后,她又让程欣草拟调解协议,逐字逐句指导修改,强调 “条款要写清排水管道的维护责任,避免后续再生纠纷”。

    最终,在两人的共同努力下,双方达成和解:王某改建排水管道并承担费用,刘某自愿放弃赔偿诉求。送别当事人时,程欣望着重归于好的邻里,终于读懂赵红杰常说的 “法律不是冰冷条文,而是温暖守护” 的深意。

    “从现场勘验到协议履行,赵庭长带我的每一步都藏着学问。” 程欣的感慨道出了西郊法庭 “传帮带” 的精髓。作为深耕民事审判一线十余年的老法官,赵红杰始终践行法庭的 “师徒结对” 传统,将 “严谨办案、柔情司法” 的作风通过一个个具体案件传承下去。这种 “办案即教学、实践即育人” 的模式,正是基层法庭司法力量生生不息的密码。

文章出处:西郊法庭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