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万千小家的和谐稳定。小家和谐稳定,社会才能长治久安。因此青少年的犯罪更应该引起广泛关注。
2010年至2014年10月鸡西市鸡冠区人民法院共受理青少年犯罪案件259件,审结259件。判处有罪人犯685人,其中罪犯身份是学生的110人,罪犯身份是无业人员的548人。从犯罪年龄人看,14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的5人,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345人,18周岁以上不满25周岁的279人。纵观以上青少年犯罪约有42%的有罪人犯是来自单亲家庭。
一、造成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
在报纸、电视上我们经常会看到青年少犯罪的案例,有些青少年的犯罪手段残忍至极,那么是什么原因让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呢?结合审判实践,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文化水平低,是青少年犯罪的一大诱因。从犯罪年龄上看,14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的约占有罪人犯的0.4%,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约占有罪人犯的51.3%,18周岁以上不满25周岁的约占有罪人犯的48.3%。而这些青少年大多是辍学在家,其中90%的青少年初中毕业,10%的青少年没有读过书。由于文化水平低,使这些青少年不能很好的分辨哪些事可为,哪些事不可为,导致其走上了犯罪道路。
(二)缺乏家庭温暖,是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的缺陷是子女形成不良个性的基础。正如古人所言:“养不教,父之过。”很多家长由于自身文化水平不高,或是忙于工作,而疏忽了对青少年的关心和教育,使得这些孩子缺少关爱,没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这些青少年是非观念淡薄,往往是出于“讲义气”而误入歧途。
(三)没有稳定职业,是青少年犯罪产生的根本原因。从上述数据中不难发现,罪犯身份是无业人员所占的比重约为有罪人犯的90%。这一数据提示我们,无业人员犯罪应 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如此大的比例,将会为社会的不安定埋下隐患。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犯罪身份是学生所占比重约为有罪人犯的10%。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屡有发生,往往是因为一点小事起了争执,既而大打出手,演变成暴力事件,学生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经构成了犯罪。
二、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
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有一部分原因是来自青少年自己,他们没有法律意识,有时候被追究责任了,才知道自己的行为触犯了法律。如何运用有效的方式预防青少年犯罪、维护稳定呢?这是新时期法院工作面临的巨大挑战,也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那么,预防青少年犯罪,就要采取多管齐下,针对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及特点,有的放矢的开展形式多样的矛盾化解,减少青少年犯罪,让青年少们在阳光下健康成长,这是所有司法工作者的社会责任。那么就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利用网络进行司法宣传,提高青少年法律意识。做好“两个依托”,进行青少年司法宣传。一是依托法院门户网站。网站宣传要与时俱进,定期更新发布一些典型案例,法律常识。通过这些案例和法律常识的宣传,让青少年认识到哪些行为“可为”,哪些行为“不可为”。二是依托官方微博、微信。当下,很多“80后”,“90后”,都开通了微博、微信,都喜欢利用这些平台,进行交流和沟通。那么我们就利用官方微博、微信,发布“法律常识”,只要青少年关注了法院官方微博、微信,就可以接收到我们发布的法律常识,达到一个很好的司法宣传效果。
(二)开展“送法进校园”、“送法进社区活动”。一是鸡冠区法院深入辖区中小学校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共建“法制校园”,先后与六区7所中、小学校建立了联系,我院有15名庭长担任了这些学校的法制校长和校外辅导员。近年来,共作法制报告12场次,受教育师生近5万人。成立“希望学校和家长学校”,是我院针对青少年开展法制教育工作的一项创举,这“两校”也是做好青少年罪犯的回访考察和帮教的主阵地。二是以“法官工作室”为切入点,深入社区进行普法宣传。对家长及青少年进行普法教育,用事实和案例说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促进家长和子女的沟通交流。使家庭能真正的为孩子上好人生第一课。帮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三是提出司法建议。对学校校规如何调整、违纪学生如何处理及调整违纪学生档案的使用方式等提出了许多司法建议。如实践中职业类的学校犯罪的学生较多,因此我们建议学校应注重在学校开展丰富的文体活动,减少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因这类学校的学生多数是对学习兴趣不浓的学生,因此应该注重他们的兴趣爱好教育,更主要是能力教育和德育教育。如今职业类学校学生犯罪明显下降。
(三)促进无业青少年就业,减少青少年犯罪的产生。无业青少年是社会不稳定因素,因为他们没有经济来源,无法满足他们的物质需求,他们可能会走上犯罪道路。因此,社区需要对所辖范围内的无业青少年进行统登记。并根据这些青少年的特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就业培训班。让他们有一技之长,可以立足于社会。同时还需要就业机关的配合,积极为这些青少年提供就业岗位,让他们有独立的经济基础,以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发生。与民政部门合作,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对在审判中发现的生活困难,无法保障未成年健康成长的情况时,及时与民政部门沟通,为5个家庭办理低保等相关救助手续。
三、全社区共同努力,为青少年提供健康成长环境
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还有一部分原因是来自社会的,青少年的心志还不成熟,无法正确面对社会上的不良影响。比如现在网络游戏,在游戏里面,青少年可以毫无顾忌使用暴力。致使有些青少年认为在现实社会中使用暴力也是可以的,从而产生了暴力伤害案件。网络上的色情、暴力图片,会让青少年们不由自主的模仿。大众媒体的不良引导,也会让青少年们无法辨别是非,走上犯罪道路。因此预防青少年犯罪,是需要社会多方面力量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清理校园附近的网吧,让青少年有良好的读书环境。面对影响青少年犯罪的不良社会环境,我们还需加大力度,清除学校附近的“黑网吧”,禁止未成人进入网吧,减少不良诱惑。
(二)治理净化网络环境,让青少年有良好的网络环境。加大网络打击力度,遏制不良思想的传播,净化网络环境。
(三)建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弘扬正能量。让青少年在健康、向上的社会氛围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