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你们能多在调解上下功夫,加大调解的力度,真正实现化解纠纷的目的。”鸡西矿业集团法律事务部的工作人员在鸡冠区法院组织召开的“服务保障煤炭企业健康发展座谈会”上提出这样的建议。
请进来,主动回应群众司法需求
鸡西市是煤城,涉煤矿的纠纷和案件都多。为帮助煤炭企业增强法律意识,预防并有效化解经营风险,鸡冠区法院每年召开两次“服务保障煤炭企业健康发展座谈会”,有针对性地普及相关法律知识,并当场征求煤炭企业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和要求。
“我在2014年10月的座谈会上提的加大调解力度的建议,他们已经采纳了。前几天有个人说是鸡冠区法院的人民陪审员,给我打电话,说我们单位和一个职工劳动争议的案件他要给先调解。”
调解结案是真正化解纠纷,实现司法和谐的有效手段,鸡冠区法院在加强调解工作上可是费了不少心思。
该院处于鸡西市中心区,每年受理案件均超过5000件,一线法官人均结案100件。虽然法官人数少,但人民陪审员却有156人,他们充分利用人民陪审员的资源,从2013年9月开始,凡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均要求有陪审员参加,减轻了法官的压力,更重要的是让更多的人民群众参与到法院的工作中,做到人民法院让“人民”说话。
今年,为了加大民商事案件调解力度,鸡冠区法院推出“陪审员先行调解制度”,发挥陪审员来源于群众、容易被当事人接受的优势,将一些与人民群众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案件让陪审员先行组织调解,促使陪审员充分融入法官身份,激发陪审员工作热情,协助法官化解纠纷,提高审判效率。
走出去,积极践行司法为民宗旨
“鸡冠区法院每年都组织法官下来到我们企业走访,今年这已经是第二次了。他们每次来会提前通知,我们把问题都准备好,把有需要咨询的工人组织到一起,能解决很多难题。”这是2014年10月28日,鸡冠区法院走访到天源煤业公司时,公司的法律顾问说。
鸡冠区法院为了帮助煤炭企业应对发展中的困难,从2014年开始,开展以 “走访涉煤企业 促进经济发展” 为主题的大走访活动。这一天,分别走访了鸡西矿务局焊接管厂、鸡西矿务局供应处、天源煤业有限公司、华丰煤炭销售有限公司、黑龙江金源煤业有限公司等五家涉煤企业。
走访中,了解了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法律难题、职工与企业因缴纳保险及加班补偿等引起的矛盾纠纷,还有的企业职工对楼上跑水应赔偿的数额、困难职工应承担的赡养费等问题进行咨询。鸡冠区法院有针对性地讲解了相关法律知识,当天就答复法律问题31件。大走访活动已经成为鸡冠区法院维护企业稳定和帮助解决法律难题的常态化工作,为辖区经济建设、社会稳定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这两年,煤炭企业在经济发展中遇到很多困难,随之就会遇到一些法律问题,有涉及企业与企业、企业与职工、企业与行政主管部门等各类纠纷,有很多并不是应该由法院受理的案件,但为了促进辖区经济发展,我们院领导们积极想办法,通过召开研讨会、大走访等一些活动,尽可能多地为企业解忧,促进辖区经济良性发展。”鸡冠区法院民二庭庭长孔庆华道出了工作举措的初衷。
重实效,切实感受司法温暖
鸡冠区法院受理了申请人是45名矿工、被申请执行人系某煤矿的涉民生执行案件。
申请人在被执行人处工作期间出现了不同的工伤事故,经鸡西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裁决,被执行人某煤矿向45名矿工支付161万元赔偿款,申请执行人依据仲裁裁决向鸡冠区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45名矿工受伤后,身体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他们的家庭生活也因此受到较大的影响,同时,受煤炭行业市场的影响,被执行人近年来煤矿运营也十分不景气。
为了既能保障申请执行人的基本生活,又能缓解煤矿资金短缺及经营困难的现状,鸡冠区法院的执行法官到煤矿全面了解了煤矿的经营状况,发现虽然一次性支付赔偿款会使煤矿陷入困境,但煤矿正在生产经营,如果按月支付赔偿款不会影响经营,与可以保证申请人的正常生活。便多次与双方协调,最终建立了一个长效机制,即每月7日前被申请人向申请支付执行款30万元。
“我在煤矿受伤后,干不了重活,孩子马上要考大学,他妈有严重的风湿,也干不了啥,就指着法院给要回来的钱生活。原先想把欠我的11万元一起都要回来,后来听法官说煤矿一下子拿不出那么多钱,觉得每月给钱的办法挺好的,最起码能让我们正常生活下去。”其中的一名申请人对建立的长效机制这样评价。
鸡冠区法院为加大对涉煤企业服务的力度,采取多项便民措施,以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为辖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