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8年以来,鸡西市鸡冠区人民法院采取面向社会公开招考的方式,新增青年干警14人,其中13人是已取得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证书,以审判人员的身份进入法院,平均年龄为30岁。这些新进干警就职于不同的岗位,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服务审判工作。具体分布在:民一庭4人,红星法庭1人,西郊法庭2人,民二庭4人,刑庭1人,研究室2人。青年干警的加入,一方面给法院工作注入了生机活力,另一方面也为法院如何培养新进干警进入工作角色带来了挑战。作为一名法院新进的青年干警,我觉得这不仅是法院的组织领导问题,更是我们自己如何面对挑战,适应新形式下树立法院干警形象的问题。如何帮助新进干警尽快适应工作,进入工作角色,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确定方向、明确职责,帮助新干警正确定位
成为一名法官是许多法学专业学生的梦想,不过梦想是需要自己努力缔造的。在现实中,许多法学毕业生满怀崇高理想,自以为掌握了先进的司法理念,能够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法律知识来服务审判工作。而当他们进入实务领域后,理想、观念与现实的落差使得理念与实际工作在短时间内不能很好的融合,常常与实际工作格格不入、曲高和寡、屡屡碰壁。因此,进入法院的青年干警首先一定要确定发展目标,辨清发展方向。成为一名法院干警只是一个开始,离梦想中的法官还有很长一段的距离,我们应该从新的工作环境、条件、性质和职责等方面开始适应,正确对待岗位工作。态度决定成败,只有真正热爱这份工作,才能体会其中的乐趣,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法院根据干警自身特点,安排了不同的工作岗位,组织干警学习《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以及本院各项制度规定,参加法院的各项活动,使新进干警在工作中体会工作角色,在学习中找准自身定位。所以,帮助新进干警的正确定位,是适应司法岗位角色的基础。
二、学习提高,实践锻炼,打造新进干警过硬素质
新进青年干警大部分是从家门到校门再到法院门的"三门"学生,没有工作经验,少部分来自于其他行业。总的来看,曾经的职业五花八门,由于经历不同,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也多有不同,因此,应该从学习和实践两方面,提高干警业务能力,实现角色转变。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法律更新速度较快,新进干警应该注重法律知识的巩固与更新,加强学习,尽快投入到实践中去,用自己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也是造就人才的最好摇篮。根据新进干警的专业知识以及自身的性格特点等方面,合理安排工作任务,让他们从中磨练意志,克服缺点,在实践中不断增长才干,加快成长步伐。以新进法官的专业培训为开端,以实践锻炼为过程,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法官为终点。法院把新进干警都安排在审判一线,以参加庭审观摩、亲自办案、与老法官交流等方式,让他们接触审判实务工作,提高业务素质,一方面缓解法院的审判压力,另一方面促使新进干警真切的体会作为一名法官的职责和要求,进一步使得新干警体会到法院工作的神圣性。从鸡冠区法院这几年的实际来看,大部分新进干警经过半年的锻炼,都能够独立工作,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院内的审判工作压力。所以,提高新进干警的业务素质,是适应司法岗位角色的关键。
三、氛围影响,工作带动,拉动新进干警工作积极性
鸡冠区法院作为市府所在地的中心区法院,每年的案件数量,占全市案件总量的1/4,可想而知,该院的工作节奏和状态。同时,该院工作纪律严明,工作作风向上,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带动新进干警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新进的这14名青年干警,大部份为外地人,在新的办公综合楼增设了干警宿舍,解决了新进干警在生活上的困难,排除了后顾之忧。没有了生活上的压力,更好的促进新进干警的工作热情。法院更要求老干警认真开展传、帮、带活动,通过对新进干警的业务指导、沟通交流等方式,让新进干警更快进入工作角色。同时,法院加强对新进干警的思想教育引导,帮助他们正确的认识自己;及时了解干警的心理变化,经常进行沟通谈话,确保干警"想干事有方向、能干事有平台",为新进青年干警成才引路。所以,法院对新进干警的重视,是适应司法岗位角色的保障。
新进干警对法院工作有梦想,对法院环境有期待,对工作任务有热情,重视新进干警的培养就是为人民司法事业的未来乃至整个社会的公平正义奠定根基。新进干警适应工作角色最主要取决于主观态度,而法院的重视培养正是主观态度有效的助推剂。通过四年来的实践,鸡冠区法院已经培养出一批业务素质过硬的青年干警,不久的将来他们将会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崭露头角,成长为鸡冠区法院的业务骨干,助力鸡冠区法院的再发展、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