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工作动态

全国模范法院系列报道六

鸡冠区法院多元化建设打造“规范”法院

  发布时间:2016-02-01 09:11:04



图:巡回开庭审理土地纠纷

  鸡冠区法院以信息化为依托,不断加强服务审判、便民利民等各项基础保障建设,努力提高办公办案效率,促进法院各项工作全面发展。

  一是建设三大中心。建成执行指挥中心。针对执行工作对信息整合、现场指挥以及执行公开等需求,建成内外联动、信息共享、反应快速、功能齐全的执行指挥中心,配备了两辆执行指挥车和8部执行单兵。外出办案,通过执行指挥车辆和执行单兵系统,将现场画面实时传输到指挥中心,院领导在指挥中心对现场情况进行全程监督,遇有突发情况及时做出最有效的行动部署。同时,指挥中心兼顾对执行程序各环节、各节点进行精细化管理和监控,形成一体化执行工作格局,规范执行工作,提高执行效率。建成信息中心。针对司法公开三大平台以及信息化建设要求,建成具有数据存储、数据交换、网络管控等功能,采取双机热备及云存储技术的信息中心,加强对全院网络、信息资源的集中管理、控制、维护,为信息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促进我院信息化应用水平不断提升。建成法警指挥中心。为了加强机关安全保卫工作,不断升级警务保障建设,设置了法警指挥中心。现由法警集中办公区、队长控制室、装备资料集中管理区三部分组成,集安全检查、动态监控、值庭押解、楼内巡查、处置突发事件、值班保卫、装备管理、协调配合功能于一体,全面提升机关安全保卫力度。

  二是建立新媒体格局。我院在利用微博、微信、网站等信息科技上下功夫,积极发挥新媒体强大的传播功能、巨大的动员能力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建立“两微一网”新媒体工作格局。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平台。去年5月在省内率先开通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平台,制定了《鸡冠区法院微博、微信工作实施方案》,设立管理员、舆情监督员,建立考核评比、实行责任追究等机制,采取各部门分别报送、研究室统一发布的方式,保证消息的质量和数量。今年,最高院微博直播了我院“带着微博去执行”,阅读量达800万,创最高院微博直播纪录。为充分发挥微信的即时通讯功能,扩大司法公开的范围和影响力,我院创建多个微信群,加强同事间的沟通、增进司法与群众的互动。创建“鸡冠法院微信群”,搭建沟通平台,实现领导、干警之间无障碍、零距离沟通;创建“职业共同体微信群”,为律师反馈信息畅通渠道,促进法官和律师的良性互动,确保诉讼活动更加公开、公正;“乡村调解员微信群”,两乡法庭辖区内各村都设有调解员,并专门建立了调解员微信群,加强法庭与调解员的沟通,促进案件调解,提升当事人满意。建立法院门户网站。对网站采取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管理方式,实行定板块、定人员、定量化、定责任“四定”工作机制,及时更新网站内容,并将网站建设情况纳入绩效考评范畴,每月对当月信息发布情况进行统计、汇总,在月考评例会上进行排名通报,促进了网站有序运行。通过工作动态、开庭信息、庭审录播、裁判文书、审判执行信息等工作消息在网站的公开,法院工作、审执信息等情况一目了然,登陆网站可以了解我院工作全貌,门户网站已成为我院司法公开的主阵地。开通网站、微博、微信预约立案。为方便当事人立案,先后开展了上门立案、电话立案,又于2012年开通网上预约立案,今年微博、微信改版时增设了预约立案栏目。一年来受理网上预约立案131件,均于当日受理完毕。2014年10月14日,省高院微博直播“带着微博看法庭——西郊法庭”工作,受到众多网友的关注及好评。省法院领导对我院法庭建设发出“小法庭迸发出大智慧”的感叹。

  三是加强人民法庭建设。2013年,我院对两个派出法庭进行整体改造,审判设施与办公环境得到全面改善,与院内同步,充分发挥法庭在化解矛盾、司法为民第一线的重要作用。一是逐步完善《法庭巡回制度》,《十六条便民措施》,《学习计划》,《重审、改判案件讨论、分析制度》,《回访制度》,《为困难当事人援助制度》等多项规章制度,巩牢了法庭规范化建设制度基础;二是法庭提出了“到村屯、到社区、到现场”开庭的工作要求,积极推进以中心法庭为主、巡回审判点为辅的法庭布局形式,利用巡回车,积极开展“巡回法庭”,同时还践行“节假日法庭”,“二十四小时法庭”,“交通法庭”,进一步优化法庭审判模式,方便当事人诉讼;三是积极探索诉调对接机制,树立和谐司法理念,推行联合调解、特邀调解、委托调解为主的多元化、社会化调解工作机制;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构建律师参与诉讼调解等工作机制,以积极预防为主,力争把矛盾纠纷消除在源头,解决在萌芽状态,有效化解纠纷。四是充分发挥合议庭功能,对案情较复杂、标的额较大的案件,及时组成合议庭,充分发挥合议庭职能,杜绝合而不议的现象发生,充分发挥人民陪审员参与审判、监督法官、促进公正的职能作用;五是践行案件回访制度,对特定案件审结后适时回访,及时掌握当事人动态,从根本上解决当事人实际困难;六是通过开展公众开放日、普法宣讲、模拟法庭、司法建议等形式,扩大普法宣传力度,引导基层干部群众树立法治意识、规则意识,充分发挥司法的社会功能,在互动同时取得公众对法庭工作的认可、理解和支持。

责任编辑:邹继威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