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法院要闻

立足信息化 追求高效化 全面加强便民诉讼服务

  发布时间:2016-04-25 09:36:14



图1:鸡冠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王昭权以ppt形式介绍我院经验


图2:会议现场

      编者按:2016年4月22日,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召开了“全省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建设推进会”。鸡冠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王昭权作了题为《立足信息化 追求高效化 全面加强便民诉讼服务》的经验介绍。

  鸡西市鸡冠区人民法院紧跟“互联网+”时代要求,树立大数据理念,将信息化应用融入诉讼服务工作全流程,努力实现诉讼服务中心达到“标准化、人性化、规范化、网络化”的工作要求,加强便民服务质量,提升群众满意度。

  一、一站式诉讼平台,保障群众畅享细微司法服务

  为满足广大群众的诉讼需求,方便当事人诉讼,引进定制多种电子设备及工作软件,不断完善诉讼服务中心服务功能。

  一是强化诉讼服务职能。诉讼服务中心设有登记立案、便民服务、判后答疑等一站式窗口,运用大数据思维,建立全流程信息化系统,收案、审批、流转均在网上完成。公开诉讼费用计算标准,设置电子屏计算器,供当事人自行使用。设置自动提款机及POS机,解决群众不便。免费提供复印、纸笔等服务,力争一次到院完成立案。

  二是突出诉讼服务导航。制作多部我院享有版权的诉讼服务动画,在诉讼服务中心循环播放,使当事人清楚了解立案流程、诉讼答疑、权利保障等内容,以全新的创意,达到细化服务的效果。自行编制8大类106项内容的诉讼指南手册供当事人随看随取,并可通过门户网站下载使用。设有专职导诉人员,指导当事人完成各类诉讼文书,引导当事人使用两微一网平台,每年诉讼辅导当事人2000余人次。

  三是拓展诉讼服务形式。根据群众诉讼需求,相继开通上门立案、电话立案、网上立案等方式,解决群众立案难。拓展新媒体应用方式,在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平台推出“预约立案”栏目,操作简便,多管齐下,方便当事人立案。两年来共受理网上预约立案203件,均在当日受理答复。

  二、全方位诉讼答疑,筑牢人民法院司法公信基础

  为实现案结事了、群众满意的工作目标,我院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积极在当事人答疑解惑工作上下功夫,效果明显。

  一是层级答疑,规范服务流程。为保证案件审判效果,我院在诉讼服务中心推出办案人、庭长、分管副院长三级答疑制度,设有多种接谈室,内设多角度的同步录音录像设备,每日将接谈内容刻碟存档,加强实况资料保存,规范接待流程。通过释法说理充分解答当事人疑问,实现案结事了。一审服判息诉率达95%以上,超过省法院质效指标满意值。

  二是深度答疑,提升服务效果。建立院长接待日制度,每日有一位院领导值班,接待信访当事人。答疑后相关部门的落实情况,纳入每月通报内容。为规范答疑接待秩序,设置智能排队系统,确保群众满意。同时,远程视频接访系统四级网络连通,为当事人提供更多便捷的诉讼服务。2015年,院领导接待380人次,取得较好的社会效果。

  三是网络答疑,升级服务方式。积极发挥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强大的传播功能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在双微平台设置“在线提问”栏目,相关人员均在规定的时限内给予解答,得到网友的好评和点赞。设置关注双微方式的海报,楼内WIFI信号全覆盖,来访人员可免费使用。同时,利用微博、微信、网站进行诉讼服务宣传。2015年,两微一网平台共发布消息21836条。

  三、现代化诉讼服务,整合信息打造便捷应用载体

  为深化诉讼服务中心的便民服务功能,充分利用手机、网络、科技等现代化应用,增强便民服务效果。

  一是实时查询,案件情况一“键”掌握。升级查询机系统,设置身份信息条件,保护当事人隐私;开通12368热线,公布诉讼服务中心电话,享受多重服务保障;还可使用立案查询码通过网站查询案件审理进展,形式多样,方便快捷。

  二是即时动态,司法资讯一“点”就通。为拓展便民服务渠道,研发供当事人下载安装的手机APP软件。安装后即掌握司法公开、便民服务等第一手司法动态信息。同时,与门户网站及单独设立的诉讼服务网对接,资讯丰富,信息共享。去年,网站发稿17000余篇,在全省法院排名第一。

  三是时时互动,司法服务一“网”连接。我院在门户网站上定制推出律师服务平台,提供网上立案、接转材料、网上送达等服务。与律协联合召开“律师共建”座谈会,共同推进律师服务平台的使用,得到律师界肯定。网站还设有院长信箱、微博、微信等互动链接,实现与法官时时线上互动,“零距离”沟通交流。2015年,线上解答群众提问近百条。

  鸡冠区法院将立足群众司法需求,突出信息化应用手段,不断完善诉讼服务中心功能,让辖区群众享受到高效、多元、便捷的司法服务。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