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西市鸡冠区法院以法院文化和廉政建设为“两翼”,助审判工作 “高飞”。今天,新的办公大楼的落成更处处彰显了法院执法为民的理念:
把为民的情结砌在一砖一瓦里
这几天,黑龙江省鸡西市鸡冠区人民法院的每位干警都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因为他们就要告别条件简陋、设施陈旧、人均办公面积不足5平方米的工作环境,搬进1.7万平方米的崭新办公大楼了。老百姓更高兴了,走进这座壮观的审判综合大楼,每一个细节都体现了亲民的司法理念。用鸡冠区法院院长王昭权的话说:“大楼落成,为辖区百姓从事法治活动提供了更好的场所,我们鸡冠区法院要以此为契机,进一步规范司法行为、落实司法为民宗旨、把争创全国一流法院活动推向新高潮,把我们的各项工作推向一个新高度。”
鸡冠区法院是牡丹江以东地区最大的基层人民法院,位于鸡西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市委、市政府所在地,这里聚集了鸡西80%的购物中心、超市、医院、宾馆、饭店等,是鸡西名副其实的核心区。鸡冠区法院年受理案件5000余件,全院在编干警125人,其中一线法官80人,占全市法院法官总数1/7,年均结案占全市法院案件总数1/4。
2008年,王昭权院长上任后审时度势,着眼于鸡冠区法院实际,提出了“一主两翼”(以审判为主导,以法院文化和廉政建设两翼展翅)的发展战略,确定了“提高法院管理水平与改善法院物质装备条件“两手都要硬”的工作理念,力争实现“一年打基础,两年迈大步,三年争一流”的奋斗目标。四年过去了,鸡冠区法院全体干警在审判执行任务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创造出一流的工作业绩。2008年至今,连续四年在全市法院目标考评中排名第一,获得“全国优秀法院”、“ 全国政法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法院文化建设示范单位”、“ 全省法官廉政建设工程示范单位”等集体荣誉50多项。“一主两翼”战略托举鸡冠区法院实现高飞。
一、抓好审判主业,“三个注重”助推质效双升
王昭权院长一直强调:审判质量是法院的生命线,要把“确保司法公正高效”作为“天字号工程”来抓。于是,着眼于司法管理层面,抓好质效监管运行体系建设;着眼于审判业务层面,抓好质效节点优化体系建设;着眼于司法队伍层面,抓好质效组织保障体系建设的“鸡冠区法院司法质效体系”启动了,通过“三个注重”切入,案件质量及司法公信力大幅提升。一是注重突破传统质效观念。将司法品行、司法作风、司法服务等社会效果因素纳入质效范畴。2008年以来,院党组准确把握院情实际,每年确立一个重点工作任务,实行重点突破。2008年至今,先后开展了“规范司法礼仪”,“形象、程序、实体三公正建设”,“责任司法专项教育”,“司法便民服务活动”和“司法质效体系推进年活动”,将民意作为进一步提升工作质效的第一信号,建立了司法监督员、群众联络员等工作制度,在司法管理上,邀请社会力量建言献策,听取人民群众真正的声音,一方面加强了法官与当事人的良性互动,另一方面通过司法理性吸纳民意,力戒法院内部管理与人民群众外部需求的落差。将民意融于工作中,完善了六类常见案件诉讼参考和风险提示,做到了类型上增加,内容上细化;规范了司法用语,解决了司法用语不标准、不规范、不统一问题。通过强化各类司法服务和司法关爱,将有形质量与无形质量紧密结合起来,深受群众欢迎,提升了司法社会公信力。二是注重科学设定质效考核标准。制定《鸡冠区法院目标考评量化管理方案》和《考评细则》,形成以职责定量化、以考评为手段、以绩效论高下的动态管理机制,该考评方案三年历经2次调整完善,已形成6大管理项目、52个子项目、11个类别、1000余个节点的考核体系,涵盖了法院所有岗位、执法行为以及司法要求,尤其是将绩效结果纳入法官档案并与干部使用相挂钩,解决了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差没有区别的问题。仅在案件质量评查方面,设评查节点96项,尤其是将电子卷宗纳入书面卷宗同步评查范畴,堵塞了审判流程管理上的缺口和漏洞;出台了《规范庭审考核细则》和《法律文书评比规定》,将庭审分解为30个、法律文书分解为26个规范节点,并依累计分值划为四个档次,力促干警由粗放式履职向精细化求质转变。三是注重吸纳质效的社会评元素。将信访案件、投诉事件等防访、防腐责任纳入“案件三级甄别”范畴,将文书、庭审、卷宗等单项工作考核结果,纳入年度综合绩效评价。完善并落实各项工作责任机制,与社会力量组成多元联合阵线,合力化解影响大、矛盾深、涉群众生产生活纠纷,以及信访、执行等积案,民事案件调撤率保持在76%-83%之间,创历史新高。近四年,各类案件综合结案率为98.2%,上诉率低于全市法院0.2个百分点,案件发改率低于全市法院3.4个百分点,收、结案总量和人均结案数,均居全市法院系统首位,在全省176个基层法院中,位居前列。
二、坚持文化兴院,“心香一缕”化作干劲无限
鸡冠区法院党组提出将“文化兴院”作为争创全国一流法院的重要战略,通过“精神文化引领、管理文化助力、行为文化提升、物质文化展现”,培养和造就了一个品格高尚、作风正派、法律娴熟的法官群体。2010年,鸡冠区法院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首批“全国法院文化建设示范单位”。
(一)以精神文化凝聚内核,引领队伍司法方向。深入开展“人民法官为人民”等活动,邀请专家学者、资深法官讲座,开办法官论坛、开展院长荐书、法官荐文,岗位练兵等活动,引导干警牢固树立“公正、廉洁、为民”的核心价值观。将“厚德崇业、尚法至公”院训镌刻在办公大厅最醒目位置,并与“五个严禁”合制成精美的桌牌,时刻警醒法官规范自己行为。业务庭提出“审理过程要精细、适用法律要精准、裁判结果要精品”的审判思想,综合科室提出“公正透明、规范严谨、热情服务”的职业准则,形成全院有特色,部门有特点的法院文化网络。多方筹资兴建了各种文化娱乐设施,成立了多个文体活动小组。每逢重大节日,该院都要举行联欢会、乒乓球比赛,与辖区百姓一起联欢,使干警们的才艺得到充分展示,广大干警踊跃参与,参与面为100%。
(二)以管理文化完善机制,助力法院科学发展。坚持用科学的制度管人、管事、管案,制定《标准化工作规则汇编》,涵盖了法院所有岗位和执法行为以及司法要求,把每个干警的工作纳入日常管理机制中来,形成覆盖全局的“无缝隙”管理机制。采取日常检查、不定期抽查、专项工作月度和季度定期考评,一月一通报等方式,强化制度执行力,通过纵横对比,准确把握各部门及每位干警在各项数据中的排名序列,鼓舞先进、鞭策后进、激励上进,实现了法院管理良性运行。开展司法关爱、服务企业、法官五进、社会义工和创建节约型机关等活动,把法院文化与社会文化有机结合,提升了干警参与法院管理并创新社会管理的积极性。
(三)以行为文化彰显意识,提升司法社会公信。规范行为礼仪。该院围绕“文明司法”要求,制定《形象公正行为规范》,并通过剖析信访、投诉案件,让干警认清不讲形象或者行为举止不当的危害及其产生的严重后果。同时,将形象作风纳入审判质量建设范畴。从2009年开始,凡涉及作风形象投诉的,实行实名、实况无条件通报和绩效扣分,现在因干警作风原因引发的闹访、投诉的现象基本杜绝。规范庭审活动。制定了《标准化庭审规则》,细化了庭审程序和审判用语,解决了以往庭审规则不统一、标准不一致、操作不规范等问题。尤其是通过开展庭审观摩活动,以审判台做擂台、全员公开竞赛等方式,提升了干警比学赶帮超意识。在每年全市法院规范庭审评比中,鸡冠区法院参评数量、获奖档次和比例,始终位居首位。率先在全省法院进行了裁判文书改革,判决书封面加印国徽,突出了庄重威严,并以附件形式注明裁判依据法律的具体内容,使法院裁判文书成为最直接的普法教材。
(四)以物质文化保障服务,展现守业为民作风。鸡冠区法院坚持由表入里、由浅入深,从精心创设环境入手开展工作,使法院文化感性化。审判综合楼每层都有一个文化建设主题,以院训庭训、警句格言、人文物景等文化背景,向社会传播公平、正义的司法理念。在立案大厅实行“一站式”服务,配备了花镜、常用药品、轮椅、雨伞、饮水机等设施,让公众时刻感受到司法为民的宗旨。建立法官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室、健身房、多功能培训教室和图书室,为干警提供文化阵地。制作岗位责任牌、胸卡,开通办公电话彩玲,时时处处对法官进行追求公平正义、崇尚法律文明的教育熏陶。文化兴院,提升了干警的思想境界,提升了法院形象,推动了鸡冠区法院建设和发展保持了良好势头。
三、夯实廉政基础,风清气正高起点助远飞
鸡冠区法院坚持审判工作与廉政建设相结合,通过“三项举措”积极推进法官廉政建设工程,取得了初步成效。被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授予首批“全省法官廉政建设工程示范单位”。鸡西市纪委向省纪委上报并推广了鸡冠区法院的做法。
(一)完善廉政制度体系,“四个加强”掷地有声
加强廉政教育制度建设。通过“一档、二案、三会、四员、五书、六进”等廉政工作建设,形成了体系创廉氛围。建立《干警廉政档案》,以档案记廉;剖析典型案件和重点案件,以案件思廉;开警示会、恳谈会、座谈会,以三会倡廉;设专职纪检监察员、司法监督员、媒体监督员、群众联络员,以四员督廉;签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廉政告知书》、《廉政承诺书》、《廉政保证书》、《岗位风险提示书》,以五书保廉;抓警示教育进办公室、进法庭、进合议庭、进支部、进网络、进家庭活动,以六进固廉。通过以上措施,全方位加强勤政守纪教育和监督。加强廉政监督制度建设。对廉政建设制度全面修订,制定《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廉政谈话制度》、《法官责任追究实施细则》等50项制度。加强廉政预防制度建设。强化八小时外的防范:着眼于“一线”、“三圈”定制度,把建立一条“廉政保障线”,规范干警“工作圈”、“生活圈”、“交际圈”作为制度建设的重点,力促干警工作生活规范化。从程序和案件流程管理入手,制定《审判流程管理制度》、《执行款物管理制度》等制度、对重点岗位实行监管,有效杜绝乱收费、人情案、关系案等现象发生。加强廉政考核制度建设。建立《目标绩效考评量化管理方案》,按照每位干警岗位职能进行工作细化和目标量化,对案件质量、机关风纪、出勤等6大项进行考核评分,按月通报,结果作为年终考评的依据。
(二)防控廉政风险节点,“三项活动”踏石留印
开展阳光司法活动,完善了裁判理由释明和办案进程查询制度,采取主动发布信息、公开征求意见、公开涉诉听证、案件反馈卡、互联网上公布院长信箱、局域网络公布裁判文书等措施,使立案权、审判权、执行权等各项司法权利在阳光下运行。开展便民服务活动,制定《鸡冠区法院司法便民二十条》,在鸡西日报向全社会进行服务承诺,各部门根据工作实际,分别制定部门工作细则56条,形成了个人有特长,庭室有特点,全院有特色的优质服务品牌。开展案件质量检测活动,加大案件审后质量评查力度,未经评查案件一律不得归档,四年来评查案件卷宗1万余册,通报问题98项,目前,卷宗优秀率已达98%。强化监督把关责任制,健全立案、审判、执行、信访等环节的分工负责和监督制约机制,对发改、抗诉、再审案件实行主审人、合议庭、业务庭自查,监察室复查甄别,审判委员会最终确定三级剖析甄别制度。近四年,甄别发改案件75件,有17件案件被分别界定为二、三类错案,对责任主体20余人次进行了目标管理扣分和全院通报等处罚。通过权利监控与制约,将廉政工作不断均衡渗透于审判活动中,规范了司法行为,形成良好诉讼秩序。
(三)落实廉政监督机制,“内外制约”抓铁有痕
该院充分发挥内部监督功能,对干警定期进行廉政谈话,设专职纪检员、廉政监察员,加强对审判执行权、委托鉴定、拍卖的专职监督,采取不定期抽查的方式对司法规范、出勤情况、廉政建设及工作作风等全方位进行督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对外,通过开展定期的明查暗访活动,来检查廉政制度执行和落实情况。每年人大、政协“两会”期间,党组成员都要带头深入到各个代表团征求对法院工作的意见,了解法官的纪律作风表现。聘请14名特邀监督员,通过邀请视察、召开座谈会、发放评议表等多种形式,接受监督,倾听群众呼声。落实案件回访和案件反馈制度,每年通过随机选择100件案件和重点选择了判决结案的案件,向双方当事人寄发《案件反馈表》并附回函邮资,了解法官在审理案件中的廉政表现。如发现违纪问题,监察室及时调查核实,严肃处理。通过以零容忍的态度和决心,推进法官廉政建设工程,打造了一支公正廉洁、人民满意的法官队伍。鸡冠大地,缕缕清风扑面;穆棱河畔,处处“廉”花盛开。
立百年宏基,聚精会神谋发展;创千秋伟业,励精图治谱新篇。在“一主两翼”战略的引领下,一幅波澜壮阔的发展蓝图正在鸡冠大地徐徐展开。鸡冠区法院的法官正意气风发,用自己的执着与汗水谱写出一曲无比豪迈与壮美的奋进之歌!